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书海阁小说网 >> 汉魏文魁 >> 第246章 标名青史

第246章 标名青史 2/2

是勋说第二件事:“欲求数人相佐。”曹操说:“卿之门客,或他白身,自可荐为僚佐,朝廷无有不从。若本有职……尚须何人?”还是那话,你想从我这儿掏什么夏侯妙才、毛孝先、徐公明、董公仁啥的,我铁定不会给啊!

是勋微微一笑,并起手指,说出几个人名来,曹操一听,皆为下僚,非我麾下一、二流的谋臣、武将,当即拍板,给了。

是勋提的第三个要求,是要在许昌再多呆几天,一方面把手头的事交接完毕,另方面么——“王邑守牧河东多年,恐其不肯纳我。故待秋熟之际前往河东,最宜也……”

是勋想要交接完毕的手头的活儿,不外乎造纸和刻经——前一件半私半公,后一件纯是公事。

造纸方面,通过跑了几趟太学去授课,送了几本纸书给诸葛瑾、司马孚等人,靠着郑门弟子和太学生们帮忙大肆吹嘘,很快的,官方收购、私人求买,产品就供不应求了。不过本小利微,要靠正常积累达成扩大再生产的目的,估计且得三五年……是勋琢磨着,是请曹德加大投入呢,还是自己再拉几位朋友来入伙儿呢?

琢磨来琢磨去,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等打完了袁绍再说。不过许昌的造纸作坊也就这样了,倒是河东,还可以想想办法……

石经方面,八月中旬,就在是勋动身前不久,第二批也即《尚书》基本镌刻完成。第一批刻碑立石的《易经》除本经外,还包括传言出自孔门弟子之手的《易传》,共分十卷,故名“十翼”,总字数将近二万五千,刻了整整七块石碑。《尚书》就没那么多字啦,还不足二万之数。

原本的今文《尚书》总共二十九篇,字数更少,而古文《尚书》则为四十五篇,比今文多出的那十六篇,是勋前一世基本上就没见过,因为汉末即亡佚矣,后来晋人东拼西凑,搞了一票西贝货出来,流毒千年。直到清华简的发现,才终于破解这个千古以来学者们争吵不休的谜题(传世古文尚书是真是假),可是勋还没来得及去找来瞧,就“BIU”的一声,穿越了……

所以他最不敢跟士人们谈论《尚书》啦,因为古文比今文多出来的那十六篇,对于他来说完全是新书,还没读熟哪,更别说考据、议论了。等到《尚书》校订完毕,是勋真是花了大功夫去研读、定稿,其间也往郑玄门上跑了好几趟,郑康成倒是知无不言,大有欲使是宏辅传其衣钵的意味。

总之,古文《尚书》统共刻了四块半石碑,最后一碑还空着将近二分之一。司马懿过来请他拿主意,说空那么一大片不好看相,要不要再加点儿什么注啊传的上去?是勋早有定计,当即胸有成竹地掏出一张纸来递给他:“为韦仲将手录也,刻此即可。”

司马懿接过来一瞧:“惟建安三年,岁在丁丑,司空曹操上奏……”竟然把刻经的主要过程——曹操上奏,刘协允准,尚书拟诏,是勋主持,等等——连带参与人员的名字一个不漏,全都写在这篇文章里啦。

刻碑记事,还开列有功人员名单,这在后世是惯例,东汉时代却还并不流行,尤其这种国家工程,没有皇帝发话,谁敢那么干?但是是勋说啦:“有此石经在,仲达与余等,皆可不朽也——天子已允,卿可照做。”他这话一半儿是真,一半儿是假,这段时间刘协老躲着他,他也懒得再去找那中二少年,光跟曹操提了一句,既然曹操没有异议,自可放胆施为。

司马懿闻言是喜出望外啊,如获至宝,当即双手捧着就出去了。

是勋暗中窃喜,心说我费了那么大功夫,怎么能够不署名呢?不署名谁知道我乃当世大儒,主持了这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啊?先上石碑,然后标名青史,流芳万古,才不枉了某穿越来此一遭!

(功德冠群贤之卷八终)

喜欢汉魏文魁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tw)汉魏文魁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汉魏文魁最新章节 - 汉魏文魁全文阅读 - 汉魏文魁txt下载 - 赤军的全部小说 - 汉魏文魁 书海阁小说网

猜你喜欢: 木叶:改变剧情就变强悬旗他笑时风华正茂借天天官赐福异世灵武天下灵武帝尊他如风掠夺皇妻太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