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书海阁小说网 >> 蜀山异闻录 >> 第119章:从中渔利(一更)

第119章:从中渔利(一更) 2/2

不过,只要小华阳龙紧跟在它们的父母身边,那些捕食者还是不敢轻易地发动进攻,显然,父母保护幼仔的亲子行为对于华阳龙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山坡上打斗的犀牛与异特龙终于滚落到山下,伴随它们落下的还有很多犀牛群,以及与其扭打撕扯的异特龙,它们敌我双方都爆炸式地撞在一起,因失去平衡而狠狠地摔在草地上,摔出震天巨响,有的摔断了颈子,有的扭断了脖子,更有的摔断了腿,一只只在那草丛间痛苦地哀嚎……

空中的色拉翼龙,真双型齿龙,嘴口龙,毛鬼龙,中国鸟龙、小盗龙们闻风而动,纷纷从不同地方飞来,密密麻麻,犹如蝗虫一般遮天蔽日,它们在这些奄奄一息的庞然大物身上任意挑食,尽情享用,饱饱美餐一顿。

这可真应了那句话:驴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些异特龙和犀牛已毫无招架之功了,眼睁睁望着这些飞鸟来一点一点蚕食自己,那飞鸟每啄一下的钻心疼痛感,让异特龙和犀牛都有死去活来的感受,甚至痛得巴望着能有更大的家伙,来将它们一举结果性命,免得受这要死不活的煎熬。

犀牛发出凄呖惨叫,惶恐中身体失去平衡,“轰隆…轰隆…”数十声之后,便侧身砸在了地上,坚硬的草地也被它的头重重地砸得凹下一坑,整个大地都在颤动。

紧接着,便遭到空中数千只龙鸟的群众攻击,那些鸟群们若无其视地站立在它们的身上,甚至还走来走去,挑三捡四一般啄来啄去,犹如地质学家在选拣矿石一般认真。

这犀牛是又恨又怒,但敢怒而不敢言,怒的是龙游浅水遣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强烈抗议嘛,已时过境迁,没有那个实力了,自己连身子都爬不起来,还有什么资本提抗议?

只能眼睁睁任人宰割,希望死得快点,死得利索一点。

在岸边浅草灌木从里,还有一些鹦鹉嘴龙正在吃草,对那飞鸟肉食恐龙的残忍行为很反感,甚至还怒目而视表达过强烈不满和愤慨!

鹦鹉嘴龙是一种头部呈方型,并生有一张鹦鹉嘴的食素恐龙。体型不大,全长1.8米,高约1米,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

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

鹦鹉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应该是角龙的祖先,它们的嘴喙与骨头的搭配安排,跟角龙是一样的,深厚的头骨和骨脊也就发展成后来之角龙的角和颈盾。

另外,它的口中没有牙齿,而那角质的巨喙,能帮助它咬断和切碎植物的叶梗甚至坚果。

与鹦鹉嘴龙一起吃草的还有一群相对高大的家伙,它们就是长达6米、高达1.8米、重达3吨的尖角龙(独角龙)也在啃噬低矮的植物,差不多和一头大象一样长,和一个成年人一样高。它的鼻骨上方有一个角,加上粗壮的身体,看起来很像一只大犀牛。

在尖角龙的脖子上方有一个骨质颈盾,边缘有一些小的波状隆起,这个颈盾大概是地位的象征,有些尖角龙的颈盾上色彩亮丽,使它们看起来与众不同,这有助于它们吸引异性。

在水边浅草坪中,另有一群吃叶子、树枝、松针、及松子等植物的鸭嘴龙,但它也吃柔软的水生植物,鸭嘴龙最大特征就是头上密布的冠饰,喙吻部宽扁,极像鸭嘴,因而得名。

鸭嘴龙的头骨很长,颌骨两侧长着菱形的牙齿,数量多达2000多个,被誉为恐龙世界的牙齿大户。

它们的家族观念很强,成年恐龙会很好地保护它们的巢穴,并给幼龙喂食,直到它们长到能够自己独立出去觅食为止,有时,它也可以四足而行,而且能在水中生存,还能躲避霸王龙的攻击,这是因为它快速地游行逃脱。

鸭嘴龙类主要吃的是石松类植物木贼,这种植物含硅质较多,十分坚硬,所以鸭嘴龙的嘴里上下左右都有牙齿,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排成许多行,最多的可达两千多颗,这是对长期吃硬食的一种适应。

在一些沼泽地粘土层里,还生着一些大嘴短脖子的泥泳龙,它的牙齿上有十分独特的一条垂直轴线、从底部延伸到牙齿中部,颈骨下面还有一条类似“龙骨”一样的组织。

“龙骨”估计是用来支撑用的,致使它的脖子转动不灵活,它的后鳍比前鳍要大,这与大多数的蛇颈龙恰恰相反,显示出它是一位速游专家。

这些食草的恐龙们,一个个愤怒地看着食肉飞鸟恐龙群,一点一点地蚕食异特龙和犀牛们,无能为力。

不过,它们也有些情绪激动,纷纷跳跃着、扑腾着,嘴里不停地嗷呜、嗷呜叫唤着,还时不时在地上辗转脚步,蹦来蹦去的,不知是对天上的飞龙们表示抗议、愤怒呢,还是对异特龙遭遇最弱小动物的肢解而幸灾乐祸呢。

喜欢蜀山异闻录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tw)蜀山异闻录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蜀山异闻录最新章节 - 蜀山异闻录全文阅读 - 蜀山异闻录txt下载 - 迷奇梦蝶的全部小说 - 蜀山异闻录 书海阁小说网

猜你喜欢: 木叶:改变剧情就变强悬旗他笑时风华正茂借天天官赐福异世灵武天下灵武帝尊他如风掠夺皇妻太太经